1 給孩子隨意玩耍的時間,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(guī)則
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·阿姆斯壯指出,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,更為健康有益。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。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,隨意玩耍的時間。
2教導他關懷別人
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,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。要發(fā)展這種感覺,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,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,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。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。專家指出,即使在很小的年齡,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,獲得快樂。并養(yǎng)成喜歡助人的習慣。
![]()
3鼓勵他多運動
陪你的孩子玩球、騎腳踏車、游泳……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,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。保持動態(tài)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,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,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,并從運動中發(fā)現樂趣與成就感。
4笑口常開
常和孩子說說笑話、一起編些好笑的歌,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,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。光是大笑,就是很好的運動。
![]()
5 有創(chuàng)意的贊美
當孩子表現很好時,不要只是說:“很好。”贊美要具體一些,說出細節(jié),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,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,例如,“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(wèi)伯伯說早安,真的很有禮貌?!辈贿^,贊美時也要注意,不要養(yǎng)成孩子錯誤的期待。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,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,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。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(fā)現,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,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。
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
健康的飲食,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,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(wěn)定。不論是正餐或點心,盡量遵循健康原則,例如:低脂、低糖、新鮮、均衡的飲食。
![]()
7激發(fā)他內在的藝術天份
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“莫札特效應”,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、美術、舞蹈等活動,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。專家發(fā)現,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,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(fā)他內在世界、表達情感的方法。孩子喜歡畫畫、跳舞或彈奏音樂,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。
8常常擁抱
凡本站注明“稿件來源:新科教育”的所有圖文音視頻,版權均屬新科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獲得本站協(xié)議
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新科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